一、審核抽樣和審核的不確定性
“抽樣”是一個過程,不論是驗收性抽樣,還是評價性抽樣都是解決如何從“樣本”推斷“總體”的過程。
總體亦稱母體,是研究或評價對象所包含的所有“個體”的總和。它可以是一批產品,一個組織的管理體系,某種自然現象,一個社會問題等。通常,我們不可能或不必要將組成總體的每一個個體都檢驗到,往往只是從總體中抽取部分個體(稱樣品)進行檢驗,然后再依據樣品信息去推斷、評價總體。
我們通常將從總體中抽取樣品的總和稱為“樣本”,將樣本中包含的樣品的數量稱為“樣本容量”或“樣本大小”。
由于樣本是從總體中抽取的,它對總體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能完全代表總體。在產品驗收性抽樣中,習慣將這種情況稱之為抽樣風險:一種是由于抽樣的隨機性,而有可能將合格的產品批錯判為不合格批而拒收,從而使產品的生產方蒙受損失,這類風險在抽樣技術中稱第一類風險或生產方風險;另一種風險是顧客在驗收產品時,由于抽樣的隨機性,將不合格的產品批誤判為合格批而接收,從而使顧客承擔風險,這類風險稱第二類風險或顧客風險。一個合理的產品抽樣方案,就是要將這兩類風險控在一個小概率范圍。
審核中的抽樣是一種“評價性”抽樣,其目的是確定受審核方的管理體系是否符合審核準則的要求;它不可能像驗收產品那樣從國家發布的抽樣標準中選擇一個抽樣方案,當然就無法確定兩類風險。所以,GB/T19011標準用“不確定性”取代了抽樣風險的概念,審核證據是通過抽樣獲得的樣本信息,“在審核中存在不確定因素”。如果審核員不能意識到抽樣帶來的不確定性,不采取必要措施降低不確定性,最終會影響審核的有效性和審核結論的可信性。
GB/T19000標準將“統計技術的作用”作為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項基礎,而抽樣技術則可以認為是這個基礎的基礎。
GB/T19011標準對審核抽樣作了重點強調,說明合理的抽樣是保證審核客觀性和審核結論可信性的前提,也是減少審核不確定性,從而減少審核風險性的主要途徑。
二、標準對審核抽樣的要求
1.合理抽樣是“審核原則”的要求
GB/T 19011標準規定了5項原則,其中兩項(原則d和e)與審核有關。原則e(基于證據的方法)指出,由于審核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并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進行的,因此審核證據是建立在可獲得信息的樣本的基礎上,抽樣的合理性與審核結論的可信性與審核結論密切相關。
審核原則時審核員必須遵循的準繩。將抽樣技術作為審核原則中的一項內容,足以說明審核抽樣在整個審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現場的人/日不可能過長,不可能也不必要對受審核方管理體系中的每份文件、每件產品、每臺設備都審核檢查到。合理的抽樣關系到能否作出可信的審核結論。
2.準備工作文件時應確定抽樣計劃
現場審核的準備(6.4)包括3項活動:編制審核計劃、審核組工作分配和準備工作文件。子條款(6.4.3)準備工作文件指出,這些工作文件可以包括檢查表和抽樣計劃。
審核抽樣計劃也不僅僅是確定抽樣數量,還應包括抽樣的目的、抽樣的時機、抽樣的方式,以及可能的調整預案。審核抽樣貫穿于整個審核過程。
3.抽樣的合理性可以減少審核中的不確定性
6.5.4條款(信息的收集和驗證)指出,審核證據是基于可獲得信息的樣本。因此,在審核中存在不確定因素,依據審核結論采取措施的人員應當意識到這種不確定性。
GB/T 19011標準多處強調,審核中采集到的所有信息(審核證據),都應理解為是樣本信息。樣本信息對評價總體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能完全代表評價總體,這就會導致審核中的不確定性。合理的審核抽樣和做好審核組內外部溝通可以減少審核中的不確定性,以降低審核風險。
4.應關注受審核方的抽樣信息
6.5.4條款在“實用幫助——信息源”中列出8項審核信息源,f條款指出,審核信息源包括“受審核方抽樣方案的信息,抽樣和測量過程控制程序的信息”。
受審核方提供的信息,大多是通過受審核方自己確定的抽樣方案獲得。對產品而言,抽樣方案通常是從國家發布的各種類型的抽樣標準中選取。如果選擇的抽樣方案不恰當(當前普通存在),或者抽樣和測量過程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都會導致受審核方提供的信息不可信。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審核抽樣合理也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5.抽樣技術是審核員應當掌握的一項通用技能
標準在第7章“審核員的能力和評價”中將理解審核中運用抽樣技術的適宜性和后果,作為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員應當掌握的通用知識和技能之一。這里的“適宜性”,包括抽樣目的明確,抽樣數量、抽樣方式和抽樣時機合理,也包括根據現場審核的實際情況對抽樣計劃的適時調整。這里的“后果”主要是指通過抽樣獲得的樣本信息對評價總體的代表性,以及審核中的不確定性對審核結論可信性的影響等。
三、當前審核抽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只注重樣本的“量”,忽視抽樣中“質”的要求
有些審核員片面地認為,抽樣計劃就是在檢查表中規定一個樣本量,即在檢查表中規定查幾件產品或查幾份文件,而忽略了對抽樣方式、抽樣時機和抽樣技巧的策劃。
2.在非受控狀態下抽樣
在人、機、料、法、環中某一個或幾個因素已失控的狀態下抽樣,使得到的樣本信息沒有任何代表性。
3.機械地依據檢查表規定的抽樣計劃進行抽樣
一些審核員抽樣是不考慮現場的實際情況以及是否需要進行調整,甚至發現了不合格線索也不擴大抽樣。
4.審核組成員對抽樣寬嚴程度掌握不一
有的審核員采用分層抽樣,有的不分層。有的審核員采集的樣本量過大,有的過小。有的審核員對某一部分采樣過多,有的部分太少。其后果是對體系進行總體評價時難以橫向比較。
5.沒有再明確評價總體的前提下進行抽樣
一些審核員看到什么查什么,見到誰問誰,收集到的樣本信息難以全面、客觀地評價總體。這里將的評價總體,不僅指一個評價體系的總體,也包括一個體系要求、一個過程、一個部門的總體。
6.沒有做到獨立抽樣
抽樣是一個過程,包括抽樣方案的設計、抽樣條件的確定、抽樣信息的驗證,以及樣本信息對評價總體的推斷。一些審核員在抽樣時,習慣于讓受審核方“送樣”而不去現場采樣。
7.不驗證受審核方提供信息的可信性
受審核方提供的信息通常也是樣本信息。如果受審核方選用的抽樣方案不科學或方案使用不當,樣本信息不可靠,即使審核抽樣合理,也不能說明問題。
四、看法和建議
包括抽樣技術在內的統計技術的應用,一直是各組織普遍存在的一個薄弱環節。這不僅影響體系的運行和持續改進,而且對體系審核的有效性和客觀性會產生負面影響。
考慮到抽樣技術與其他統計技術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根據GB/T 19011標準對審核員能力和評價的要求,并參考ISO/TR 10017:2003技術報告的內容,應優先考慮與審核有關并具有通用性和基礎性的統計技術。筆者建議:
①依據GB/T 19000標準2.10條款和GB/T 19001標準8.4條款的要求,學習數據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重點解決如何將一次信息源(原始信息)轉換為可以利用的二次信息源。
②在數據整理的基礎上,得出最常用的統計分布(正態分布),使審核員形成概率統計思想。
③常用的描述性統計方法,如用于策劃的構思圖、用于分析相關性的散布圖、用于描述過程的流程圖和網絡圖,以及用于歸納和多維思考與歸納分析問題的矩陣圖表分析等。
④統計過程控制,包括過程能力、影響過程能力的因素、過程能力與不合格品率的關系,以及SPC圖的設計原理和使用思路等。
⑤抽樣技術的基本概念,重點放在對受審核方采用德抽樣方案是否作出正確的判定,以及如何滿足GB/T 19011標準對審核抽樣的要求。
⑥明確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安全性、風險性的基本概念。
⑦用于“顧客滿意度”等非數字化的綜合評定,例如模糊綜合評定、“兩兩比較”評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