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_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_免费看成人a级毛片_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學術園地

如何實現環境績效的持續改進

發布: 2005-12-27 00:00:00

 

      持續改進是ISO 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的一項核心內容,是有效的環境管理體系的重要特性。本文將在剖析標準對持續改進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案例,討論持續改進的內容、方法和時機,為組織的持續改進提供一些參考。
 
一、標準對持續改進的要求
      ISO 14001標準是基于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的運行模式,其中A(ACTION)——改進, 即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環境管理體系的績效。在總要求(4.1)中,要求組織應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環境管理體系。在環境方針(4.2)中,要求最高管理者應對持續改進和污染預防作出承諾。在目標、指標和方案(4.3.3)中,要求組織符合環境方針,并體現對持續改進的承諾。在資源、作用、職責和權限(4.4.1)中,明確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包括提出改進建教。在管理評審(4.6)中指出,評審應包括評價改進的機會和對環境管理體系進行修改的需求,輸入應包括改進的建議。
      其他一些要素也隱含著改進的內涵,如4.4.5文件控制:必要時對文件進行評審和更新,并重新審批;4.4.7應急準備和響應:組織應定期評審其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必要時對其進行修訂……可以說,標準遵循著PDCA循環,每一個要素都體現了持續改進。
 
二、如何實現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是不斷對環境管理體系進行強化的過程,目的是根據組織的環境方針實現對環境績效的全面改進。持續改進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環境管理體系本身,即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二是環境績效的不斷改進。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標準中每一個要素在實際運行中都應該隨著體系的深化而不斷改進。在此,我們著重從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1.環境方針的評審修改和目標指標的更新
  (1)環境方針的評審和修改
      標準要求組織的環境方針應包含持續改進的承諾,這不意味著在方針中寫上“持續改進”四個字就滿足要求了,而是要根據組織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提出需改進的方向。如果方針承諾“不斷降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即表明該組織最高管理者希望通過體系的運行在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有所改進;如果方針承諾“不斷提高員工的環境意識和能力”,則意味著該組織最高管理者希望員工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高和改進。
      另外,環境方針應定期評審和修改,以適應組織發展、法律法規變化、環境管理的新要求。例如:上述方針承諾“不斷降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可能會修訂為“不斷減少有害材料的使用”。也就是說,在每個時期內組織的環境方針可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其內容可涉及下述的任何方面:
      新產品開發設計的環境要求;
      新產品設計體現產品生命周期的思想;
      生產工藝技術中體現污染預防,清潔生產的要求;
      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廢物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節約能源、資源;
      員工教育;
      鼓勵相關方改進環境管理。
(2)目標指標的更新
      目標指標的制定應該體現方針中有關持續改進的要求,并且每年提出新的項目和要求。組織應總結上一年度目標的實現情況,提出下一年度的目標;依據法律法規的要求、環境因素的控制要求、客觀情況的變化和環境方針的承諾提出新的項目。舉例如下表:

環境方針
第一年目標指標
第二年目標指標
第三年目標指標
不斷降低污染物排放
煙塵濃度比上一年下降10%,達到120mg/ m3
污水中COD濃度由200mg/L降至150mg/L
排放的SO2總量比上一年下降20%
不斷降低有害材料的使用
更新所有的哈龍滅火器為干粉滅火器
無Pb焊接占焊接量的50%
全部采用無Pb焊接

2.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與控制的深化
      環境因素是環境管理體系的核心要素,因此,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及控制的充分性、合理性、有效性的提高,意味著體系的持續改進。
  (1)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的不斷深化
      在體系建立之初,企業往往對于污染型的環境因素關注得較多,識別和評價也做得比較細,而對于產品中的環境因素、對企業的能源使用和原材料使用方面的環境因素,則識別、評價得較粗。但隨著體系的深化,應不斷加強這些方面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與控制。組織在體系實施中,應從下述幾方面深入識別環境因素:
      全面識別和評價各種活動中的環境因素;
      識別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的環境因素;
      原材料與自然資源消耗方面環境因素的調查與分析;
      調查供方和承包方的重要環境因素;
      根據組織活動等方面的變化及時更新環境因素。
(2)運行控制與應急準備和響應程序(4.4.6及4.4.7)的不斷完善。
      對與重要環境因素相關的運行與活動實施有效的控制,始終是環境管理體系運行的主要內容。隨著體系實施的深化,應不斷評價運行控制和應急程序的有效性,不斷強化這些程序,使各類重要環境因素得到確實有效的控制。
      強化環境因素的控制能力,一般包括:
      運行控制程序的不斷完善;
      作業文件的不斷充實和完善;
      運行標準的細化;
      關鍵運行與活動控制能力的提高;
      運行控制設施設備的改善;
      各種應急措施的不斷完善(尤其是在演習和事故發生之后)。
3.三級監控機制的不斷強化
      一個環境管理體系要很好地運行下去,并不斷持續改進,必須有一套良好的自我發現問題、自我完善的機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級監控機制。
  (1)加強體系運行的監督檢查(4.5.1)
      標準要求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應建立日常的監督檢查機制,主要包括對環境績效的日常監測,對運行控制的監督,以及對目標指標完成情況的定期檢查、合規性評價等。然而,很多企業在這方面普遍存在不足。例如:對各種運行控制程序的實施狀況缺少必要的監督或監督流于形式,很容易造成運行控制工作的失控,出現了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強化對體系的檢測,一般包括:
      對可能具有較大環境影響的運行與活動的關鍵特性的監測項目逐步細化,以及監測人員能力的提高;
      環境管理體系的監測與組織各項日常檢查的結合;
     合規性評價工作不斷細化、完善,并依據評價結果采取一定的糾正、預防措施(改進措施)
  (2)環境管理體系審核(4.5.5)的不斷強化
      企業在體系建立過程中,一般都培訓了內審員。經過多幾次內審的鍛煉,應該能正確地了解體系各要素的要求,并掌握了一定的審核技巧。但有一些企業內審員培訓做得較粗(尤其是在適用法律法規的培訓),或因內審員調動頻繁,使內審員不能具備應有的素質和要求,造成內審工作表面化、形式化,深度不夠,從而不能保證內審的有效性。所以,隨著體系的實施,組織應:
      按照ISO 19011標準的要求:不斷提高內審員的水平,尤其要提高對法律法規和一些環境基礎知識掌握的水平;
      不斷加強審核深度,切實解決審核的有效性問題;
      使內審真正起到自我發現問題,自我糾正、自我完善的作用。
  (3)管理評審要認真進行(4.6)
       管理評審是環境管理體系中為實現持續改進而設計的主要要素之一。因此,運行中要不斷深化體系的管理評審,并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實施,通過評審確保體系的持續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在管理評審中,應認真對標準規定的內容進行評審,輸入材料一定要充分。
       評審的輸出應包括:為實現持續改進而作出的,與環境方針、目標以及其他環境管理體系要素的修改有關的決策和行動。
4.運行資源的保障
  (1)組織機構與職責的不斷完善(4.4.1)
      建立體系時,多數企業把重點放在污染控制方面,將實施體系的主要責任放在與環境保護相關的部門。隨著體系的深化,產品設計改進、工藝改進、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內容會逐漸增加,組織機構與職責的設定應能適應體系實施內容拓寬的變化。
  (2)培訓(4.4.2)內容的不斷深化與擴展
      員工的能力和意識是體系良好運行的保障,要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員工的需要,不斷深化,不斷擴展培訓內容,例如:
      環境意識的培訓;
      環境因素和環境影響的培訓;
      環境管理體系要求(體系化管理)的培訓;
      體系文件的培訓(管理體系對本崗位的要求);
      重要崗位技能的培訓;
      專業技術培訓,包括綠色產品設計、清潔生產工藝、化學品知識、節能技術等;
      法律法規培訓。
     以上僅僅作為例子,提出了需要強化的一些內容。另外,信息交流內容的不斷充實,體系文件和文件管理的不斷完善,都有不少需要提高的內容。
 
三、環境績效的持續改進
1.何為環境績效
      3.10對“環境績效”作出的定義為:“組織對其環境因素進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測量結果。
注:在環境管理體系條件下,可對照組織的環境方針、環境目標、環境指標及其他環境績效要求對結果進行測量。”
       我們可以從上述定義中看出,環境績效是與組織的環境因素、環境方針、環境目標指標有關的,根據環境因素的類別,環境績效及其改進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污染物排放方面
      每年排放某種污染物的總量(噸數)是否下降;
      生產單位產品所排放污染物的噸數是否下降;
      每單位銷售額所排放污染物的噸數是否下降;
      某種污染物的排放濃度是否下降;
      是否避免或減少了某種有害物質(如危險化學品、重金屬、臭氧層消耗物質)的使用量。
  (2)資源能源消耗方面
      每年消耗資源能源總量是否下降;
      生產單位產品資源能源消耗量是否下降;
      每萬元產值資源能源消耗量是否下降。
  (3)產品環境性能改進方面
      產品設計水平是否提高,產品是否對環境更加友好,如產品中有害物質減少,產品在使用和(或)廢棄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下降(.資源能源的消耗下降,易于降解等)。
  (4)合規性評價方面
      組織的守法程度是否提高,如同樣是達標排放,但污染物濃度或總量有所下降。
  (5)環境事故方面
      環境事故發生的頻率是否下降;
      環境事故發生的風險是否下降。
  (6)相關方的意見方面
      來自相關方投訴和抱怨的數量是否下降;
      相關方的滿意度是否提高。
2.如何實現環境績效的持續改進
      根據ISO 14031《環境管理環境表現評價指南》中的描述,影響環境績效的因素包括:①管理工作的好壞,可用管理表現參數(MPI)提供影響組織環境表現的管理工作信息的參數。②組織運行的好壞,可用運行表現參數(OPI)提供組織運行的環境表現信息的參數。因此,對環境績效的改進可通過對管理工作的改進、運行效果的改進和對當地環境狀況的關注來實現。
下面,通過幾個例子說明:
  (1)  通過能源管理的細化,降低能源的消耗一管理工作的改進
       在建立環境管理體系過程中,多數企業已將能源消耗評價為重要環境因素。但其中有一些企業未對能源的使用做認真的分析,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較粗,沒有找出本組織在能源消耗方面真正的重要環境因素,也沒有制定有效的節能措施,造成節能工作形式化、表面化。
      一般講,在一個生產型企業,生產設備用電所占的比例較高,其次是動力用電,包括空調和空壓機等,而照明用電占的比例很少。據電器制品公司的統計,生產設備占能源消耗的59%、空調占18%、空壓機占11%,而照明僅占5%。所以,企業節能的重點應放在生產設備和動力設備的使用上。
      如何通過加強能源管理,使節能工作收到實效呢?建議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
分析動力能源供應與使用的關系,使供需能力匹配,如空壓機的能力與車間壓縮空氣的需求量匹配,解決“大馬拉小車”的問題。
      改進生產管理,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很多設備消耗功率很高,而且能耗基本不隨加工負荷的改變而變化,如工廠中的退火爐、烘干爐等。對這些設備的負荷率要進行逐臺分析,并從生產計劃安排上采取措施,合理發揮其效能。
      用先進技術與先進設備對原有設備進行改造。有些舊型設備效率低、耗損大,有條件時應該更新。例如:新疆特變電工電線廠,在體系實施期間用S。型變壓器替換了舊的S,型變壓器,其空載損耗和負載損耗降低了15%-20%,每年可節約電費50多萬元;深圳康佳集團在注塑機上采用變頻技術,一年可節電40多萬元。
(2)  通過運行材料控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一運行效果的改進
      采用低污染或無污染工藝。例如:“聯想”在印制板制造過程中采用免清洗焊接工藝,消除了三氯乙烷清洗劑對環境的污染;“北京松下”在顯像管制造中用水基清洗劑代替三氯乙烯;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在發動機調試中采用冷試車工藝等,大大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減少有害物質的使用,如在電子線路焊接中采用無鉛焊料,在汽車生產中采用無溶劑漆等,都會消除這些材料在產品制造過程中或在產品上造成的污染。
(3)通過關注組織所處地區的環境狀況,策劃和改進環境績效
      某組織的食堂及淋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一功能為五類的河流中,該組織通過采用無磷洗滌劑作為食堂清洗劑,使得所排放廢水中的磷酸鹽濃度由6mg/L下降為0.5mg/L,改善了環境績效。
 
四、如何把握持續改進的時機
      對于一個組織,要確定何時進行改進,從哪些方面改進,則需要不斷評價其環境績效,以確定改進的機會,最高管理者也應當通過管理評審的過程直接參與該評價。另外,體系運行中發現并確定的不符合或潛在不符合,也為改進提供了重要機會。
一般來說,可用于持續改進的信息來源如下:
      從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中得到的經驗;
      適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變化;
      環境管理體系審核和合規性評價的結果;
      日常監視與測量的結果;
      相關方的觀點,包括員工、顧客和供方的觀點。
      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組織通過環境管理體系的實施,最大限度地實現環境績效的改進,改善自己的環境行為,保護環境,造福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