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_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_免费看成人a级毛片_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學術園地

用過程概念分析可控制、可影響及可望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

發布: 2005-12-27 00:00:00

 

      ISO 14001:2004標準已于2004年11月15日正式頒布。新版標準對舊版標準的“4.3.1環境因素”作了修改,要求組織識別“可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而不是1996版標準的“可望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新版標準將環境因素分為可控制的環境因素和可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這樣,就提出了三個術語,即可控制的環境因素、可影響的環境因素和可望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準確理解這些術語有助于標準使用的一致性。筆者試著從過程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從過程的視角識別和判斷環境因素的屬性
  1.環境因素本身就是一種過程
      環境因素,即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過程,即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
在環境因素的定義中,活動、產品或服務中的要素指什么呢?從定義看,這些要素是能夠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這就說明與周圍環境有物質或能量的傳遞。這種物質和能量傳遞,實際上就是一種過程。
  2.環境因素是組織過程的結果
      產品過程的結果。這里所說的產品不僅指符合要求的產品,也包括不符合要求的產品,還包括根本就不包含在最終產品中的一些中間產物(如大部分廢棄物)。正因為有了組織正常的生產過程,組織才會有環境因素。過程的歸屬決定了相應環境因素的歸屬。判斷環境因素是可控制的還是可影響的,關鍵是看與環境因素相關的過程對組織而言是可控制的還是可影響的,而直接對環境因素進行判斷是不合理的,也是難以操作的。
      所以,從過程概念評價判斷組織對環境因素的影響程度的合乎邏輯的。
 
二、從過程的視角區分可控制的環境因素和可影響的環境因素
      組織能否控制過程,關鍵就在于過程的所有者是不是組織可以控制的。如果過程的所有者屬于組織可以控制的,那么產品相關的環境因素就應該屬于組織可以控制的環境因素。如果過程的所有者僅是組織可以影響的,那么相關的環境因素就只是組織可以影響相關過程的環境因素。
過程的所有者并不容易識別,還需要從過程的構成要素去識別,還需要從過程的結構要素去識別。從過程的基本內涵可知,過程包含輸入、輸出、活動、資源、目標等五個要素。既然如此,判斷過程的歸屬問題就可分解為判斷這些要素的歸屬問題。判斷要素的歸屬,比判斷過程的歸屬容易、準確得多。
 
三、對可控制的環境因素和可影響的環境因素的判斷
      如果過程所有的五個要素都是可由組織控制的,那么這樣的過程肯定是組織可以控制的過程,其相關的環境因素就是可以控制的環境因素。如果過程的這些要素只是部分受組織控制,特別是輸入、輸出和活動三大基本要素不完全受組織控制時,這樣的過程只能是組織可以影響的過程,而不是組織可以控制的過程。
      是不是屬于組織內部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相關的環境因素都屬于組織可以控制的環境因素?不一定。因為有些形成產品的過程或其過程的組成因素并不是組織能夠控制的,即并不屬于組織能夠控制的過程。如組織的產品設計過程由顧客完成,組織對這樣的過程引發的環境因素可能只能施加影響。
     是不是相關方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相關的環境因素都只是組織能夠影響的環境因素呢?也不一定。因為有些產品雖然不屬于組織,但形成產品的某些過程卻是由組織控制的,這樣的過程的相關環境因素應該是組織能夠控制的環境因素,如外包過程相關的環境因素很可能就是組織能夠控制的環境因素。一般而言,對供方產品相關環境因素的控制和影響將隨著組織的市場地位及其供應商的變化而變化。既然影響與控制并列,說明還是存在可以控制的情形。如果組織使用的產品的變化是一個外包過程,組織負責顧客供應的產品的設計,那么可能只需要更改一個輸入原料就可能大大影響這樣的環境因素,加上對過程的人員、設備、活動等要求,輸入、輸出、活動、資源等都屬于組織控制的范圍。
?